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授奖的决定(国市监标创发[2023]19号)”,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导研制的ISO19465:2017《中医药——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项目喜获三等奖。
临床医学术语表达的多样性是健康医疗信息实现语义互操作的最大困难之一。国外已构建医学临床术语系统化命名系统(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 -- Clinical Terms, SNOMED-CT)解决这些问题,其分类框架主要适用于现代医学诊疗模式。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此体系指导下的中医临床诊疗模式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中医临床信息化的发展,构建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的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及其应用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项目组深入研究分析中医临床诊疗模式,结合中医临床知识表达的特点,提出基于本体的、计算机可识别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设计理念,支持和表达不同层次的临床应用需求;支持语义表达和多来源术语集融合;支持多维度统计、智能查询与推理;支持基于轻本体的知识库构建。在此基础上对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原则、分类结构进行了普适性研究,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并兼容于SNOMED-CT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顶层分类框架,其成果于2017年2月28日正式发布:ISO 19465:2017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ateg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linical terminological systems(中医药--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自标准发布以来,已被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广泛采用和推广,在国际上形成了以我国为主导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提高了我国在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研究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作为ISO/TC 249/JWG1(中医药信息联合工作组)的国内技术依托单位和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将秉持为国内专家与国际组织沟通搭建平台的服务宗旨,组织国内专家团队积极参与中医药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医药信息标准走向世界。同时,为中医药信息领域了解国际标准发展方向、参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