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前身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履行全国古籍工作统筹协调职责,负责制定实施国家古籍工作中长期规划,统筹抢救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以及古籍数字化、古籍普及推广、古籍人才培养等工作,推进古籍重大项目,组织古籍工作督查考评。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创办的一份古籍整理的专门刊物, 《简报》既反映古籍整理出版的实践活动,又刊载古籍整理出版的理论探索,基本上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籍整理与出版的面貌及发展趋向。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医药…等工作主管部门加强本领域古籍工作”“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鼓励在…中医药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中增加古文献相关教学内容”。中医药古籍是中华古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医药古籍工作可以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古籍事业繁荣发展。此次会议具体内容见下:
2022年4月22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华医藏》管理办公室)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主办的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6位专家参会,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研讨会聚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中医药古籍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医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加快推进《中华医藏》项目”等议题,立足新时代中医药古籍保护传承、研究与利用,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内容涉及中医药古籍工作体制机制、基础数据库建设、古籍存藏保护、古籍资源普查、古籍普及传播、古籍整理出版、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学科机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等方面,并就推进《中华医藏》底本授权工作进行了交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古籍工作的方向,成为中药古籍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与会专家表示,中医药古籍占我国古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基石,要融入国家大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摸清家底,科学谋划项目,注重保护利用,立足共建共享,强化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中医药古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助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与会专家针对落实意见要求提出以下具体任务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
融入国家古籍工作大局,统筹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和标识,助力复兴中华文化。服务中医药振兴全局,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中医药古籍文献精髓精华,为医教研用提供学术支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完善中医古籍政策措施,组织编制实施《中医药古籍工作中长期规划》,科学谋划中医药古籍项目,做好中医药古籍分类分级保护和分类分层次整理出版。完善古籍项目立项、成果出版的同行推荐和专家评审制度,健全古籍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和评价机制,科学评价中医药古籍工作质量,完善古籍工作成果评价办法,加强中医药古籍优秀成果评选推荐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古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提高古籍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成效。加强中医药古籍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中医药古籍人才队伍。
二、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水平
充分发挥“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等行业中心作用,为中医药行业古籍馆藏单位的古籍存藏保护、普查、修复、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加强古籍存藏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保存条件,确保古籍资源安全。加大珍贵中医药古籍保护力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珍贵古籍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工作,对入选的古籍和单位实施动态管理。中医药行业古籍存藏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古籍类文物定级建档工作,加强古籍类文物保护。开展古籍修复培训,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加强濒危古籍抢救性修复。
三、促进中医药古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中医古籍分类标准》《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规范》等团体标准陆续发布,要加强标准的应用,促进中医药古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制定发布中医药古籍保护、修复、著录、整理、数字化、出版等工作标准,建立中医药古籍标准化体系,使中医药古籍相关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亦便于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多角度揭示与应用。
四、提高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的质量
对过往的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进行梳理与总结,讨论经验与不足,提高中医药古籍整理成果的质量。集成化、分层次、高质量开展中医药古籍影印、点校、注释、今译、汇编等工作,继续做好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防止低水平重复。推进中医药古籍深度整理研究,注重与临床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深入挖掘古典医籍精髓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可以挑选优秀项目团队做示范,从国家层面针对精品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成果进行推荐。
五、摸清中医药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
融入国家古籍大平台,充分利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基础,加快落实第四次中医药古籍普查工作,加强基础信息采集,进一步扩大普查的深度与广度,深入市县、民营机构、私人等民间领域,拓展海外中医药古籍书目调研范围,完善书目数据,修订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切实摸清中医药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确保中医古籍保护与整理的整体性。
六、推进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建设
立足共建共享,统筹中医药古籍数字化版本资源建设与服务,推进中医药古籍基础数据库开发与利用,做到“高质量、规范化、体系化、集成化”,加快实施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建设。支持中医药古籍数字化重点单位做大做强,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积极开展中医药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加速推动中医药古籍整理利用转型升级。
七、加强中医药古籍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进一步优化中医药古籍相关学科专业布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涵盖古籍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和数字化的中医药古籍相关学科专业体系。深化中医药古籍学科理论构建,编写专业教材,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在中医药专业教学中增加古文献相关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药古籍学科与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融合发展。
八、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中医药古籍存藏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专业机构建设,扩大中医药古籍保护修复人才规模,加强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力量,加强古籍专业出版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保障中医药古籍工作相关人员工作待遇。强化中医药古籍人才培训,实施中医药古籍人才培训计划,设立中医药行业古籍人才培训库,建设中医药古籍人才培训基地和古籍整理研学一体的培训平台。职称评定、评奖推优、科研成果认定、效益评估等政策要向古籍工作人员倾斜。
九、重视中医药古籍的传播与普及,大力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中医药古籍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打开宣传渠道,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实现古籍活化利用,让中医药古籍走出去,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同时,可以进行中医药古籍目录整理工作,如简目、提要类目录等,方便中医药古籍内容的传播与检索。
此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为古籍文献行业、中医药古籍研究机构、中医药古籍馆藏单位、出版机构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对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推动新时期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工作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