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NSTL)中医药服务站揭牌仪式暨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规划方案研讨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长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彭以祺主任为服务站揭牌。
黄璐琦院士、彭以祺主任为NSTL中医药服务站揭牌
黄璐琦院士指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医药服务站的建立,标志着中医药文献服务首次纳入国家科技文献保障服务体系。将大大增强中医药相关的文献资源服务能力,为整个中医药行业的科研、教学、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文献资源保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图书馆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医药服务站的依托单位,要做好中医药行业的用户服务、管理和推广培训工作。希望中医药服务站以习近平总书记致我院6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此为契机,借助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信息平台优势,将合作推向深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祝愿中医服务站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继续秉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共建共享的理念,在服务创新等方面上多下功夫,为中医药行业用户提供优质的科技文献保障服务。
与会专家合影
彭以祺主任强调,第一,科技文献是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文献在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当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文献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国家间的竞争转化为科技实力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的竞争。第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具有强大的文献保障能力,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以建立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战略保障服务体系为主要任务,我们的宗旨是面向全国提供公益的普惠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第三,中医药行业需要更好的科技文献建设保障和服务。近几十年来行业科研队伍发展迅速,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对文献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工作当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所拥有良好的用户基础、人才队伍和组织能力,希望中医药服务站利用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宝贵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在中医药领域发挥更好的文献保障和服务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海燕介绍了NSTL中医药服务站的申请和试运行情况,并表示将进一步与兄弟单位开展交流,学习好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潜在用户,不断提升为中医药行业科技传承创新提供文献资源保障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规划方案研讨会
揭牌仪式后,召开了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规划方案研讨会。李海燕所长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基础、存在困难与保障措施六个部分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规划方案初稿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出建立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十四五”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突显中医药文献信息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会专家对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规划方案初稿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具体建设方案、服务模式、解决办法等内容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宋春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李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钱庆,以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王映辉书记主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