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主办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中医药科技查新与信息分析方法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各分中心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医药科研院所、高校图书馆及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士60余人现场参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处处长邱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海燕出席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邱岳处长致辞
邱岳对检索中心及各分中心在科研项目立项、人才评价、成果鉴定、学位论文审核以及企业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的高质量科技文献评价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学员们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新的查新检索技术和信息分析前沿工具,助力中医药科研立项、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撑。
李海燕回顾了检索中心“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成绩:一是检索中心联合20家分中心共同编制了T/CACM 1440-2023《中医药科技查新技术规范》,并于2023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为团体标准,推动了查新工作的标准化;二是检索中心于2024年制定印发了《中医药科技查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查新工作委员会机制,并针对各分中心开展了2020--2023年度的年审及评优工作,加强了查新工作制度化管理;三是检索中心设计开发的“中医药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向分中心完全开放共享,目前有六家分中心(成都、浙江、山东、贵州、江西、重庆分中心)已经正式使用该系统开展查新工作,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四是建立常态化培训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班、工作研讨会,持续提升各分中心业务能力。最后对检索中心“十五五”发展进行了展望。
会议期间,各分中心负责人及与会代表积极交流、深入研讨,分享新知识、新方法及实践经验,共同助力中医药科研创新与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

会议培训内容聚焦前沿技术赋能中医药科研,围绕“中医药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制与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医药研发的专利分析”“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撰写及大语言模型应用探索”等前沿课题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的撰写要点及信息分析方法。专家们还分享了全国中医古籍资源普查经验,以及构建医学科技多元价值评价体系,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与实践指导。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中医药科技查新与信息分析的关键技能。经过系统学习,学员们顺利通过考核并获得结业证书。此次培训为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信息资源领域的有效利用,聚焦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前沿知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中医药信息高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